查看原文
其他

文章推荐 | 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经济腾飞,为我国的扶贫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1978年,中国十亿人口中,有90%的人挣扎在每天仅花2美元的极端贫困线上,至2018年,这一比例降至1%。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扶贫标准也历经过多次调整。198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扶贫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进行测定,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的扶贫标准。此后,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这一标准逐渐提高,到2015年,扶贫标准调高至农民人均纯收入2855元。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体现了国家对于贫困的多维考察,开始关注贫困人口收入以外的福利状况。


阿玛蒂亚·森

多维贫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理论的创始人为阿玛蒂亚·森。1985年,森在《商品与能力》中系统阐述了"能力方法"(Capabilities Approach),即在评估一个人的优势时,应考虑其真实自由的重要性,这主要在于考察个人在将拥有的资源转换为其可实现的价值活动方面存在的能力差异。此后,以一种多维的视角看待贫困而非单纯聚焦于个人收入,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不少学者开始试着从各自的角度去建立多维贫困的指标,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在测算各国发展水平时也转向多维的视角。

本期推送选择5篇以多维视角看待贫困,探讨我国精准扶贫现实问题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一、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贫困精准识别及精准扶贫对策——以粤北山区为例


01来源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02作者信息

陈辉(1973 - ),女,辽宁辽阳人,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张全红(1970 - ),男,湖北京山人,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经济学博士。

03摘要

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从多维视角识别和分析贫困更能挖掘贫困的本质,为政府制定反贫困对策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基于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以粤北山区农村家庭为例,多维度定量测算出主要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维度和贫困家庭,并提出按贫困维度施策、按地区贫困和家庭贫困的程度决定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以能力扶贫为导向的扶贫机制和提高基层干部扶贫管理能力等精准扶贫对策。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分析


01来源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02作者信息

支俊立,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姚宇驰,男,美国佛吉尼亚大学文理学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曹晶,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03摘要

通过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多维贫困问题进行识别和测度,同时,分别以维度和省份为基础,对多维贫困进行子群分解,考察不同维度的多维贫困发生率贡献率和各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果表明,从维度上看,贫困人口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问题相比非贫困人口更为普遍,这两个维度上的剥夺是造成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从整体贫困状况上看,2010-201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被剥夺程度和贫困强度下降不明显;从区域上看,我国各省份的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差异并不太大。

 

三、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算、结构分解与精准扶贫


01来源

《财经研究》,2017年04期

02作者信息

张全红(1970-),男,湖北京山人,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教授;李博(1982-),男,湖北宜昌人,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副教授;周强(1989-),男,四川自贡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03摘要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四、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基于CHES2011数据的分析


01来源

《民族研究》,2017年01期

02作者信息

刘小珉,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03摘要

本文采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研究中国民族地区农村多维贫困的MPI指标体系,对民族地区农村多维贫困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维贫困存在地区和民族差异,西南三省区(贵州、广西、湖南)的多维贫困较西北四省区(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更严峻,少数民族多维贫困较汉族严峻。与收入贫困类似,民族间多维贫困差异与区域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维度分解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贫困农户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教育、地势、自然灾害、固定资产等问题。因此,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需要从多维视角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五、中国农村多维贫困与精准扶贫


01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02作者信息

张立冬(1981—),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农村贫困问题。

03摘要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往期精彩回顾

十月主题

定性研究方法 | 公共政策 | 社会组织 | 公共政策 | 户籍制度改革

十一月主题

公共危机治理 | 乡村治理 | 政策工具 | 中国社区治理

十二月主题

数字治理 | 医疗体制改革 | 地方政府行动逻辑 | 环境治理

一月主题

政府职能 | ...



本期编辑 / 青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